广州科技特派员课题组开展荔枝采前抗性调控应用试验
2025年是广东荔枝大年,全省荔枝产量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由于5-6月持续阴雨天气,导致了荔枝采前产生大量的裂果和病害,造成了一定规模的损失。同时,由于采前的病原菌潜伏侵染,荔枝采后容易出现霉变和腐烂,增加了荔枝贮藏与运输的难度,对荔枝采后的品质保持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6月中旬-7月初,广州农村科技特派员王光副教授带领团队成员深入基层开展采前调研,在广州花都区某荔枝园开展采前抗性调控技术应用,对该果场的荔枝进行了采前病害情况评估,基于实际情况进行了田间提高荔枝抗性和品质的采前处理试验。
广州科技特派员王光课题组在花都荔枝园开展荔枝采前田间处理试验
该田间应用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应用课题组前期研发的绿色诱抗药剂对荔枝果实进行采前处理,不但有效减少了田间的病原菌侵染,还有效提高了荔枝的果实品质,处理组荔枝果实采后好果率提升了10-20%。显著保持了荔枝采后贮藏期间的外观、风味和营养品质。
通过采前技术的应用实施,显著提高了荔枝的采后贮运保鲜品质,有利于促进荔枝长距离运输与销售,打造荔枝的品质口碑,促进果农增收。在与基层农户的交流与合作中,采前管理理念得到了荔枝种植户的普遍认可,推动了果农的荔枝栽培管理理念的提升,助力于荔枝产业的健康发展。该工作得到了广州市农村科技特派员专题(2024E04J1240)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