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不移、接“荔”拼搏,荔枝科技创新团队将科研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

发布者:园艺学院发布时间:2020-09-10浏览次数:2856


荔枝,是最具华南特色的大宗果树,在我国已有2300多年栽培史。受制于成花难、落果裂果严重等问题,荔枝在二十多年前还是属于“物以稀为贵”的富贵果,价格动则上百元每斤。为破解荔枝产业发展困境,华南农业大学荔枝科技人员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历经三代科学家矢志不移、接“荔”拼搏,推动和促进了广东乃至中国荔枝产业快速发展,为果农增产增收和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此,李建国研究员领衔的“华南农业大学荔枝科技创新团队”荣获2018-2019年度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为更深入了解荔枝科技创新团队的发展历程,学院对李建国研究员进行了访谈。


李建国2007-2008年留美期间做实验

李建国是果树系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曾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在园艺学院读研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对我的人生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被问到投身科研事业的初心时李建国回答到。1988年,李建国从华中农业大学本科毕业后来到华农园艺系读果树学研究生,师从黄辉白教授,从事荔枝裂果生理机制研究。“那时交通没现在那么发达、方便,只能一大早坐公交车过去,到东莞后再换乘摩托车到镇上,然后再搭村农的摩托车到果园,返程也是花几个小时换乘,回到学校时往往已是深夜了”,李建国深情的回忆起当时研二阶段去东莞采样情景,“回来后还要马不停蹄地处理样品,当看到实验数据与预想结果匹配时,心里就有一种兴奋和成就感”。研究生阶段三年付出的勤劳和汗水,为李建国1991年毕业后留校后的科研工作打下了扎实基础,他把研究生期间有关荔枝裂果机理研究成果开发应用,成绩显著,如排名第2的“具假种皮荔枝果实发育生理学研究”获1996年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的“荔枝裂果相关机理及防裂综合技术”获2000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李建国1990年在荔枝园

针对荔枝“成花难、保果难和保鲜难”三大产业问题,时任华南农学院副院长的李沛文教授于1982年组织召开了广东省第一次荔枝工作会议,成立广东省荔枝科技协作组进行攻关。随后,华南农业大学组建了对荔枝“三难”问题研究攻关团队,包括以季作梁和梁立峰教授为领导的荔枝花芽分化研究课题组,以黄辉白教授领导的荔枝果实发育课题组开,分别以倪耀源教授和吴定尧教授为领导的名优成年和幼年荔枝丰产稳产栽培技术课题组,以季作梁、苏美霞和陈维信教授为领导的荔枝保鲜课题组,以何等平和罗启浩教授领导的荔枝虫害课题组。立足于科研和产业需求,在梁立峰和李建国谋划下,于1997年成立了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荔枝研究中心,并于2003年完成新老交替,李建国担任了该中心主任。自此,由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研究室、荔枝生理研究室、荔枝栽培与病虫防治研究室、荔枝采后生理与技术研究室组成的研究中心成为我国对荔枝开展多学科和全方位研究的专门科研机构,标志华南农业大学荔枝科技创新团队的正式成立。此后,本团队一直沿着李沛文、黄辉白、季作梁、陈维信等为代表的老一辈荔枝专家开拓的研究方向,并结合当今荔枝高效安全生产的特点,利用现代的先进研究手段,对荔枝产业中存在的成花难、保果难、保鲜难、丰产稳产优质品种少等问题开展了全方位研究,取得了一批重大科研成果,并在生产上大规模推广转化,促进了产业科技进步。

201510月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荔枝中心被认定为广东省荔枝工程技术中心后,李建国主动提出让团队年轻老师王惠聪教授担任中心主任。正是由于研究团队几十年来的团结协作和接“荔”攻关,相继攻克了荔枝成花难、保果难、保鲜难等技术难题,荔枝产量、品质不断提高,荔枝也从之前“物以稀为贵”的“富贵果”变成了人人都吃得起的“平民果”。


华南农业大学荔枝科技创新团队成员


创新团队现有成员17人,其中高级职称13人,中级职称4人,是一支创新能力强、业务素养好、知识和年龄结构合理、团结奋进、并在我国农业行业领域最具传统优势特色和国际学术影响力的研究团队。团队的创新业绩和社会贡献显著,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7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1件;培育新品种10个;发表论文207篇,其中SCI收录73篇,占国内外荔枝同领域论文的48%;发起并主办了首届国际荔枝龙眼学术研讨会,制定荔枝UPOV国际标准1项。


李建国参加农业电商活动  


上世纪广东荔枝品质较好的只有糯米糍和桂味两种,为打破育种、栽培和地域、时节气候差异等影响荔枝产业发展的限制,李建国从多个方向开始了攻关:他主导的荔枝基因组研究工作先后花费了10年时间,相关论文已投稿《Nature Genetics》,该项研究带动了荔枝团队近年来不断产出高水平科研文章,在国际上占得了一席之地,一些高影响的国际期刊也开始跟团队老师约稿;经过近10年的育种研究,他负责选育出了我国目前最优质、最名贵的特优质荔枝新品种冰荔和观音荔,其中冰荔今年的售价达到了388/斤,极大提高了广东荔枝的名气和果农的收入;他潜心栽培技术研究,十年磨一剑,研发和集成的“糯米糍四早轻简高效栽培技术”在阳江市阳东区东平镇北环村北正龙果园120亩糯米糍示范园应用后,使晚熟糯米糍荔枝提早上市15天,亩产量超过500kg/亩,比主产区平均产量增加1倍以上,有望解决6月中旬前我国缺乏特优质早熟荔枝鲜果供应的技术难题;为打通荔枝产业最后一公里,李建国还帮果农牵线搭桥,邀请媒体、采购商、专家教授到果园品鉴和宣传,在农业电商兴起时现身直播间帮忙推介。


李建国在人民大会堂领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多年奋战在荔枝科研和产业前沿一线,李建国逐渐成为了行业“大咖”。他曾恢复《荔枝龙眼科技》出版,推动刊物成为行业科研交流的良好平台;他组织国内老中青三代荔枝专家花5年心血合作编写的《荔枝学》专著获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出版;他主持的《荔枝高效安全生产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和《荔枝高效生产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分别获得了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作为通讯作者的有关荔枝落果论文相继在Tree Physiology (Ma et al., 2019)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Li et al., 2019; Zhao et al., 2020) The Plant Journal (Ma et al., 2020)等高水平经典期刊上 发表;为表彰他为广东农业发展所做的贡献,他先后被授予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和广东省丁颖科技奖等荣誉称号。


李建国与部分团队成员和研究生在荔枝园


谈到对未来的期待,李建国希望能为中国荔枝高质量发展和荔枝产业技术的变革再做出一些新的贡献:一是选育“好吃又好种”的荔枝新品种1-2个;二是在具假种皮荔枝果实发育生理和分子生物学方面再发表几篇高水平论文;三是进一步研发集成并推广荔枝轻简高效栽培新技术,比如更广泛推广早熟糯米糍生产技术,提高荔枝产量、品质和提前荔枝上市时间;研究荔枝隔年交替结果技术,改造、矮化树形,解决荔枝树冠高大、管理复杂的问题,减轻果农栽培管理的劳动强度;四是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优秀杰出的人才,并传承荔枝科技创新团队三代人矢志不移、奋“荔”拼搏的精神,深入农村、心系农民、服务农业,将更多科研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文/曾皓鹏  图/李建国)

Copyright 2020 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cd

备案编号:粤ICP备05008874号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483号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邮编:510642 行政办公室

管理登录  备案编号:粤ICP备05008874号

  • 园艺青年二维码

  • 网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