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 贞
基本信息
曾 贞:女,汉族,湖南靖州人,湖南农业大学茶学专业茶树遗传育种与分子生物学方向硕士研究生毕业,副研究员。
电话:15820295098
邮箱:zzhen2004@126.com
主讲课程
《园林绿化养护与管理》
研究领域
茶树遗传育种与分子生物学、茶叶加工
研究项目
主持项目:
1、 广东省科技厅农业攻关项目《优质特色茶树新品种选育》
2、 广东省技术监督局《优质绿茶茶树品种》标准
3、 湖南省农科院科研项目《分子标记辅助茶树杂交育种研究》
参加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香石竹切花衰老过程中EIN2转导乙烯信号的功能及分子机制研究》
2、 广东省省科技厅重点项目《广东省茶叶产业推进关键技术研究》
3、 广东省农业厅项目《优质抗寒茶树品种引进》
4、 湖南省科技厅重点项目、湖南省农科院重点项目《优质茶树新品种选育及综合配套技术研究》
5、 第二批全国茶树新品种区域试验、第三批全国茶树新品种区域试验
6、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茶树成花前后几种内源激素的变化》、《茉莉花生殖特性及育种研究》等。
主要论著
主要论文:
1、《富含γ-氨基丁酸绿茶的香气成分研究》,排名第一,现代食品科技,2011年第11期;
2、《Effects of Vacuum Freeze-drying on the Quality of Dancong Oolong Tea》,2011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T in Medicine and Education 会议论文(EI收录);
3、《茶树品种及杀青工艺对绿碎茶品质的影响》,通讯作者,茶叶科学技术,2011年第3期;
4、《提高茶叶中γ-氨基丁酸含量的方法研究》,排名第三,中国农学通报,2010年第11期;
5、《混合花粉授粉茶树杂交F1 代AFLP 分析》,排名第一,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6、《茶树育种早期鉴定遗传标记研究进展》排名第一,茶叶通讯,2005年第4期;
7、《茉莉花生殖发育研究》 排名第一,参加第三届海峡两岸茶叶学术研讨会并宣读;
8、《茶树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与利用》 排名第一,茶叶通讯,2004年第3期;
9、《茉莉花胚胎学研究Ⅰ.小孢子发生与雄配子体发育》 排名第一,茶叶通讯,2002年第1期;
10、《茉莉花胚胎学研究Ⅱ.大孢子发生与雌配子体发育》 排名第一,茶叶通讯,2002年第4期;
11、《茶树成花前后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研究》 排名第一,茶叶通讯,2002年第3期;
12、《转基因技术在茶树育种上的应用研究》 排名第一,茶叶通讯,2001年第3期;
13、《茶树育种新技术的现状与展望》排名第一,茶叶通讯,2000年第2期;
14、《国内外茶树品种的利用研究》排名第一,福建茶叶,2006年第2期。
申请发明专利《一种提高茶叶EGCG含量的技术》1项。参加编写《中国古代茶文化研究》并出版发行。
获奖情况
1、《茶叶增值加工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获2010年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一;
2、《早生优质绿茶新品种玉绿、玉笋选育与推广应用》获2010年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七;
3、《早生优质绿茶新品种碧香早》获2004年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排名第四;
4、《一种增加茶叶中γ-氨基丁酸含量的方法》2004年获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02114156.8,排名第三;
5、《茶树生育机理及生长调控技术研究》获2003年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三;
曾 贞:女,汉族,湖南靖州人,湖南农业大学茶学专业茶树遗传育种与分子生物学方向硕士研究生毕业,副研究员。
电话:15820295098
邮箱:zzhen2004@126.com
主讲课程
《园林绿化养护与管理》
研究领域
茶树遗传育种与分子生物学、茶叶加工
研究项目
主持项目:
1、 广东省科技厅农业攻关项目《优质特色茶树新品种选育》
2、 广东省技术监督局《优质绿茶茶树品种》标准
3、 湖南省农科院科研项目《分子标记辅助茶树杂交育种研究》
参加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香石竹切花衰老过程中EIN2转导乙烯信号的功能及分子机制研究》
2、 广东省省科技厅重点项目《广东省茶叶产业推进关键技术研究》
3、 广东省农业厅项目《优质抗寒茶树品种引进》
4、 湖南省科技厅重点项目、湖南省农科院重点项目《优质茶树新品种选育及综合配套技术研究》
5、 第二批全国茶树新品种区域试验、第三批全国茶树新品种区域试验
6、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茶树成花前后几种内源激素的变化》、《茉莉花生殖特性及育种研究》等。
主要论著
主要论文:
1、《富含γ-氨基丁酸绿茶的香气成分研究》,排名第一,现代食品科技,2011年第11期;
2、《Effects of Vacuum Freeze-drying on the Quality of Dancong Oolong Tea》,2011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T in Medicine and Education 会议论文(EI收录);
3、《茶树品种及杀青工艺对绿碎茶品质的影响》,通讯作者,茶叶科学技术,2011年第3期;
4、《提高茶叶中γ-氨基丁酸含量的方法研究》,排名第三,中国农学通报,2010年第11期;
5、《混合花粉授粉茶树杂交F1 代AFLP 分析》,排名第一,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6、《茶树育种早期鉴定遗传标记研究进展》排名第一,茶叶通讯,2005年第4期;
7、《茉莉花生殖发育研究》 排名第一,参加第三届海峡两岸茶叶学术研讨会并宣读;
8、《茶树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与利用》 排名第一,茶叶通讯,2004年第3期;
9、《茉莉花胚胎学研究Ⅰ.小孢子发生与雄配子体发育》 排名第一,茶叶通讯,2002年第1期;
10、《茉莉花胚胎学研究Ⅱ.大孢子发生与雌配子体发育》 排名第一,茶叶通讯,2002年第4期;
11、《茶树成花前后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研究》 排名第一,茶叶通讯,2002年第3期;
12、《转基因技术在茶树育种上的应用研究》 排名第一,茶叶通讯,2001年第3期;
13、《茶树育种新技术的现状与展望》排名第一,茶叶通讯,2000年第2期;
14、《国内外茶树品种的利用研究》排名第一,福建茶叶,2006年第2期。
申请发明专利《一种提高茶叶EGCG含量的技术》1项。参加编写《中国古代茶文化研究》并出版发行。
获奖情况
1、《茶叶增值加工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获2010年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一;
2、《早生优质绿茶新品种玉绿、玉笋选育与推广应用》获2010年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七;
3、《早生优质绿茶新品种碧香早》获2004年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排名第四;
4、《一种增加茶叶中γ-氨基丁酸含量的方法》2004年获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02114156.8,排名第三;
5、《茶树生育机理及生长调控技术研究》获2003年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三;